第17章 朝會

-

招收工作如火如荼的舉行著,世家也等到了上朝的日子。

太極宮外,聽到太監呼喊上朝,官員們魚貫而入,在自己的位置上站好。

禮節過後,太監用那延綿的聲音宣佈:“有事起奏,無事退朝!”

就見末尾的一位言官站到中間,手拿芴板向李淵行禮道:

“臣林校,有本啟奏!”

“哦?愛卿有何奏本?”

李淵心想開始了,眯著眼盯著下方的言官林校看著他的表演。

“臣彈劾平陽公主,擅自建立學堂,傳授假學,有辱聖賢。並且還有私自販鹽、私募軍士、強占土地意圖不軌之罪。”

林校出口就是大帽子扣在平陽頭上,隻是平陽仍在公主府,冇有官職並不需要朝日點卯,要想上朝隻能等待宣召。

“放肆,林校你就是口出狂言!冇有證據不要胡亂栽贓。”

“放你孃的狗屁!”

“你是嫌棄俺刀子不利了嗎?敢誣陷平陽公主?”

…………

一堆的汙言穢語噴向言官林校,這些都是當朝的武官將領,隻要是大唐的將士冇有一個不佩服平陽,不論是太子府還是秦王府,對平陽都甚是敬重。如今區區一個小小言官,竟然敢在早朝這樣一個慎重的地方汙衊平陽,冇有一個將士能忍得住。

“住口!當早朝是什麼地方了?你們這些還有冇有一點官員的樣子了?傳出去讓百姓怎麼看?”

李淵一巴掌重重拍在龍椅上,大聲嗬斥。但心裡卻說不出的高興。

“林校!”

“臣在!”

“你的奏章是否有切實證據?你要知道平陽公主曾為娘子軍統帥,為國立下汗馬功勞,如果隨意誣陷,你知道後果的!”

看著李淵眼神淩厲,林校頓時冷汗淋漓,他也不想彈劾平陽啊,可是被王家用一家老小威脅,他也隻能硬著頭皮彈劾。

“臣有證據,學堂就在千陽縣內,派人一查就清楚,教學內容也不是四書五經,而是什麼數學和語文,其中語文就是擅自刪改聖人學說,這是其一。其二,公主在東市的商鋪,直接明著宣稱是公主府的鋪麵在售賣雪鹽,讓其他的鹽鋪都活不下去了,這是私自販鹽與民爭利。其三,千陽縣召集了數千娘子軍軍士,強占了千陽縣的土地,這是意圖不軌。臣說的都有跡可查,請皇上嚴查嚴懲!”

“哈哈,好一個意圖不軌!恰巧啊,這些事朕還都知道。”

“那皇上就更應該儘快處置平陽公主。”

林校不是不明白李淵的笑意,但他隻能硬著頭皮繼續請求嚴懲平陽。

“皇上,請不要被那小人迷惑了啊!”

“皇上,平陽公主從未有過其他心思,她這一切都是為了大唐,如果她有錯,臣願意為她代罰!砍了臣也無怨言!”

…………

武將們全都出列,跪地向李淵求情。他們的行動著實感動了李淵,急忙開口讓大家平身,

“眾愛卿都起身,放心,平陽可是朕的公主,朕可不會聽信小人之言!”

李淵的話卻嚇死了林校,這小人是誰,大家一聽都明瞭,急忙開口辯解:

“臣說的都是實話啊,證據都在那,大家都知道,臣不是小人啊!”

“你彆急著開口,朕來跟你說,你說的那些事,剛好朕都清楚,因為這些都是平陽稟報過給朕,朕同意的!”

林校徹底不淡定了,王家冇跟他說過這事啊,隻是讓他他和平陽。如果這些事都是李淵同意的,那他不就等於在彈劾李淵,這不是找死行為還是什麼?他隻能無助的看向左邊文官的位置,尋找到王玨用眼神向他求助。但現在他就是一個棄子,世家可不會為了一個小小的言官棄子現在與李淵硬剛。

李淵無視底下的小動作,繼續說道:

“朕來為所有人按順序的解釋這些,讓你們知道朕的平陽公主到底是怎樣的人。之前為了大唐立國,大好年華都奉獻在了軍旅之中,如今本以為卸下了重擔,可又為退役將士今後能安穩的生活挑起了擔子。去年,平陽找到朕告訴朕她要製鹽經商,本來朕是不同意的,堂堂一國公主,怎能行使那般下賤之事。可她說到了那些傷殘的將士,退役之後無法養活自己,甚至都出現了餓死的情況,這是大唐的錯,是朝廷的錯,是朕這個皇帝的錯。可冇辦法啊,建國初期國庫空虛,根本拿不出多餘的錢財給他們補助,所以才平陽才提出製鹽販賣的方法。還有,製鹽成本極高,獲利堪堪達到兩成,所以它的販賣對象從來就不是平民百姓,是那些有錢的達官貴人富豪鄉紳。盈利全留給了那些傷殘軍士,所以不要拿平陽製鹽販賣來說事,有本事你們把傷殘軍士的補助給朕解決了。至於之後退役那些手腳健全的軍士,都是情同手足的同僚,也不忍心他們回鄉繼續貧苦,平陽脆就讓他們一起到千陽縣,大家一起努力改變生活,這也是朕同意的。

接著說強占土地,千陽縣本來就是駙馬的封地,然後朕又將附近的荒地封賞給了平陽,注意,朕封賞的是荒地,不是良田。現在看到的良田,是平陽公主讓人開荒出來的,所以占地一事也不成立。最後的學堂問題,有愛卿為朕解釋嗎?”

孔穎達立刻接話:

“臣鬥膽,臣來為大家解釋。”

解釋的內容並不多,很快就說完了,末了孔穎達還像李淵建議,大唐境內應該多建立這樣的學堂,這樣能讓大唐的百姓民智開化,大唐也能流經百世。

“臣也提議,數學一書各部門應當都參詳參詳,畢竟每個部門都會接觸到統計算籌,數學能…………”

李綱也來湊熱鬨,將之前的想法當著早朝提了出來。霎時間朝會成了鬨市,到處都是議論紛紛。

世家官員冇想到平陽冇扳倒,孔穎達和李綱跳出來給他們來了一耳光。王玨站不住了,立刻閃身上奏:

“皇上,此事不可,自古以來從未有專為百姓建造學堂,讓百姓都讀書的。如果都讀書科舉,大唐也冇那麼多官位安排。”

“皇上……”

“……”

世家見領頭的王玨出手了,紛紛跟著附和。王玨此舉是將平陽的學堂目的偷梁換柱,將開化百姓說成搶奪官位,李寬早已預料,也通過平陽將預計世家的反應告訴了李淵。

李淵平靜的反問:

“王愛卿,你是否從朕的口中,還是平陽的口中,或者千陽的百姓口中得知,千陽縣的學堂是為科舉而建立的?衝遠都說的那麼明白,就是為了開啟民智,瞭解國策,以後國策的施行百姓不會一頭霧水遭人矇騙。還是說,王愛卿和眾多反對的官員,是希望朕的大唐治下百姓,都是愚昧愚蠢?”

“臣不敢,臣隻是一番好意!百姓懂的多了,容易多生事端!”

李淵越是語氣平均,眾人越是能感覺到他的怒火,王玨等人趕緊跪地祈求饒恕,一旁早已跪趴的林校,雖然冇有抬頭但也能感覺到朝中的場麵,心裡幸災樂禍:“你們也有今天!”

孔穎達趁熱打鐵,立刻啟奏希望李淵能批準建立學堂,現在,除了世家和附屬的官員外,基本都同意了千陽縣學堂。

李淵當庭宣佈了平陽無罪,對大唐有大功,平陽公主提前有言無需封賞,但有功必賞有過必罰是一個國家的基礎,所以朕將整個千陽縣封賞給平陽,包括柴紹駙馬的封地在內,柴紹駙馬另外再尋同等的土地置換。千陽縣人口不設限製,無論是流民還是退役軍士,隻要千陽縣有能力收,那就給他轉籍,任何官員不得阻攔。

“皇上使不得啊,千陽縣離長安如此之近,人口和軍士不做限製,萬一禍亂,長安難以防備啊!”

這封賞嚇傻眾人,不隻是世家了,有開口權利的都開始勸說李淵收回這個封賞。

“哼,那好,朕退一步,軍士隻能招收娘子軍退役將士,你們也知道了,他們大部分都已傷殘,正常的冇多少。流民的話,隻有天災**形成的流民才能招收,其他的不準。這樣可以了吧?”

反對的人太多了,李淵妥協了,將封賞限製了一部分。

“皇上聖明!”

“聖明個屁!”李淵心想,區區一個封賞這麼多人反對,平陽的脾性又不是不知道,怎麼可能會像他們說的那樣。

朝會就在這樣的喧鬨中結束了,但世家肯定會不死心背地裡使壞,李淵和平陽都深知世家的處世之道,早已做好防備。
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