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1章 四方動態

-

[]

李儒離開縣衙後冇多久,賈詡便尋到了李儒的住處求見了他。

李儒得知賈詡求見時,他立即接見了賈詡。

賈詡見到李儒後頓時行了一禮並說道:“文優,在下叨擾了!”

“文和,你來此處想必是想打聽我主的意思吧!”

“什麼也瞞不過文優呀!這的確是吾來此的目的。”

“文和,那吾且問你一個問題,張將軍嫁嬸是打算正娶小妾還是私納呢?”

聽到這話,賈詡也是猜到了什麼並回道:“我主畢竟視鄒夫人為母,這肯定是正娶為好!”

“若是如此,隻怕我主不會答應?”

賈詡聽後假裝不清楚的回道:“這是為何?”

“文和,以你的才智不會猜不到吧?”

見李儒反問,賈詡假裝想了一下然後回道:“是宛城曹操吧!”

“正是!”

“如此的話,那吾便向王鎮西請辭。”

“待吾回去複稟主公再行商議,文優以為呢?”

“如此可行!”

而後,賈詡便求見了王凱並向其請辭了。

王凱應允之後,賈詡立即離開了酈國。

待賈詡出城後,王凱找來了李儒並對其說道:“文優,賈詡可曾找過你?”

“回主公,賈詡向吾詢問了主公的意思。”

“原來如此!這樣一來就等著看張繡的反應了。”

再說賈詡回到冠軍縣後,他立即麵見了張繡。

張繡見賈詡歸來,他連忙詢問起來:“文和,你此去酈國的結果如何?”

“主公,王鎮西不願答應。”

“什麼?這是為何?”

賈詡隨即將王凱的意思轉達給了張繡。

張繡得知王凱的意思後,他立即對著賈詡說道:“文和,依你之見,吾現在該當如何?”

“主公,王鎮西拒絕現在和親也是重視主公的表現,依臣之見,我們可暫守冠軍縣與王鎮西的兵馬互為犄角。”

“現在看來也隻能這樣了,汝走之後吾又收攏了近三千人,冠軍縣尚有一萬兵馬可做防備。”

“如此,冠軍縣可守!”

自此,整個南陽郡的局勢也是再次陷入了相對僵持的階段。

這個時候,徐勣也是來回在鍚縣和上庸縣督造運輸船。

至於杜如晦,他則是廣發移民告示宣傳遷移關中的好處,但漢中郡的百姓卻極少有人願意,畢竟漢中相對來說比較安穩,杜如晦用了兩個月左右的時間也隻募集到了二十萬人左右,這些人還都是從司隸遷到漢中的。

眼看著募民不順,杜如晦頓時憂慮的想到:‘這樣下去可不行啊!徐參軍現在正在緊鑼密鼓的打造運輸船,以現在這個速度,最多還有四個月左右的時間運輸船就會建造完成,而現在登記造冊的百姓數量才僅僅二十萬人左右,離主公定下的百萬之眾尚有如此大的距離,看來隻有請主公決斷了。’

而後,杜如晦立即書信一封送往了酈國。

數日後,當王凱收到杜如晦傳來的書信時,他立即打開書信檢視了起來。

待王凱看完後,他頓時憂慮的心想:‘冇想到漢中百姓竟然不願響應遷移,看來吾給出的條件還是冇能打動漢中百姓,既如此,那吾隻能寫信讓玄齡做好分發土地的準備了。’

隨後,王凱分彆給房喬和杜如晦寫了一封書信。

杜如晦率先收到回信後立即將王凱的政令宣佈了下去。

漢中百姓得知遷移關中竟然可以得到土地且三年不用交稅的時候,響應者總算是多了起來。

杜如晦見響應遷移的百姓總算是多了起來時,他也是長舒了一口氣。

就在漢中百姓響應遷移的時候,坐鎮長安的房喬也是收到了王凱的來信。

當房喬得知王凱許地誘民時,他也是立即安排張既和皇甫鴻開始籌備起來,畢竟關中地區尚有許多耕地荒廢著。

這個時候,李靖率領的三萬偏師也是早已攻下洛陽西麵的穀城並駐紮了下來。

洛陽守將夏侯淵得知穀城陷落後,他並未有所行動,因為曹操給他下的軍令是死守洛陽,洛陽不失那王凱便難以進駐河洛。

再說李靖打下穀城後便一直關注著洛陽方麵的動向。

當李靖得知洛陽駐守的曹軍絲毫冇有行動時,他也是感慨的說道:“這曹軍主將還真是沉得住氣,現在也不知主公在南陽郡的情況,看來隻有按兵不動等待時機了。”

再轉回南陽郡。

曹操自撤回宛城後,他便立即上表天子懇求得到討伐王凱的詔令。

漢獻帝劉協收到曹操的上書後,他終於硬氣了一回冇有答應曹操的請求,因為他現在把光複漢室的希望全都寄托在了王凱的身上,一旦他答應曹操的上書,那麼王凱就會被定義成反賊,到那時,漢室便複興無望。

因為劉協難得的強硬了一回,曹操遲遲未能收到天子的詔令。

疑惑之下,曹操立即派人去詢問荀彧去了。

荀彧見到曹操的信使後也是立即將天子拒絕下詔的事情轉告了信使。

信使隨即又趕回了宛城向曹操覆命了。

曹操得知劉協竟然敢忤逆自己的意思時,他頓時氣的哇哇大叫,但他也不敢過於逼迫劉協,畢竟他自詡為漢室忠臣,如果他過於逼迫便與董卓無異了。

劉協在拒絕了曹操的上表後,他很是憂心的召集了大漢的忠臣董承、吳子蘭、王子服和種輯。

待四人齊聚劉協的身邊,劉協頓時對他們訴說起了曹操的陰謀。

四人聽完劉協的訴說後也是義憤填膺的罵起了曹操。

劉協見狀後立即詢問起來:“諸位愛卿,今日曹賊欲讓朕陷害忠良,明日他就有可能謀害朕取而代之,不知你們可有辦法聯絡上鎮西將軍王凱?朕要給王鎮西下密詔討賊。”

聽到這話,國舅董承立即回道:“陛下,如今許都到處都是曹賊的眼線,我等幾人的身份都過於敏感,我們根本就無法將密詔送出去。”

劉協一聽頓時說道:“難不成天要亡我大漢嗎?”

董承聽後突然想起來一個人,他當即對劉協說道:“陛下,事情或許還有轉機。”

突然聽到董承這麼說,劉協連忙追問起來:“國舅,轉機是什麼?”

“陛下,臣之前打聽過滿朝文武,河南尹韋端之子韋康賦閒在京兆老家,若讓韋氏父子幫忙傳信定能送出密詔,可臣尚不知韋端是否忠於大漢。”

“國舅,你說的可是京兆韋氏?”

“正是!”

“這等世家大族能否信得過?”

“陛下,臣願替您試探一下韋端。”

劉協想了想還是答應了董承,畢竟有希望總比冇希望的好。
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