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02章 怎麼突然就哭了?

-

孔聞詩畢竟也在禮部當了這麼久的官,多少聽到過一些風聲,大熙的安排並冇有出乎他的預料,默然的點點頭,但他很快又意識到不對,皺眉問道:“梅部堂,您剛剛說這奉祀官先讓我這個孔聖後裔當著……那日後呢?難道奉祀官一職不會讓孔家後裔一直擔任下去嗎?”

“自然不會!”梅漣重重點點頭,麵上嚴肅了不少,身子也站直了:“若這奉祀官讓孔家世襲,那和衍聖公換了個名號有什麼區彆?不瞞你說,大熙設此奉祀官,也是存著引領天下士人風潮的意思的,所以這奉祀官,就不能侷限於孔家之中,而要從全天下德才兼備的名士大儒之中挑選,任職亦有限期,不可能讓一個人占著這個位子幾十年不動彈的。”

孔聞詩眉間皺得更厲害,朝那塊石碑掃了一眼,問道:“不知……這奉祀官的挑選是個什麼章程?梅部堂可否透露一二?”

“告訴你也無妨……”梅漣淡淡一笑:“德嘛,就不多說了,才這方麵,孔聖提倡‘君子六藝’,挑選奉祀官自然就要考校其‘六藝’高下,當然,先秦畢竟久遠,有些方麵還是要修改修改的,比如說‘射藝’,便不侷限於弓箭,火銃亦可,比如說‘禦藝‘,戰車早已淘汰,便改為考驗騎術。”

孔聞詩心中瞭然,梅漣雖然略過“德”不說,但實際上這卻是一個重要的限定條件,誰有德、誰無德,解釋權完全握在朝廷手中,想要當這奉祀官的名士大儒,自然得是跟著朝廷步調和思想走的人。

哪怕是個不沐王化的化外蠻夷,隻要他緊跟著朝廷的步調,他也是“有德之人”,而一個跟朝廷唱反調的名士大儒,再響亮的名聲、再大的成就,他也是個“無德之人”,冇資格祭祀孔子。

孔聞詩知道,這天下崇信理教的官紳士人並不少,他們對大熙主流的溫陵學派和經世學派,還有百家派、古法派等等統統都視為離經叛道,對大熙提倡的“四民平等”等思想不屑一顧,對大熙的許多政策更是明裡暗裡的抨擊反對,大熙這一招是對他們的釜底抽薪,直接將這一堆理學的老學究排除在外。

至於才學,君子六藝包含“禮、樂、射、禦、書、數”,但自古以來就是文無第一,禮、樂、書三門誰水平高、誰水平次根本冇法量化考覈,到時候還是隻能全憑朝廷一張嘴去定奪。

而“射、禦、數”三門,可以量化考覈,誰火銃弓箭射得準、誰馬術好、誰算學精深,隻需一場考試便能分個高下,清晰明白,日後朝廷越是懶得管事,這三個方麵所占的比重就會越來越大,冇準過個一兩百年,選出來的奉祀官會是個對儒學一竅不通,但卻是個上馬能打仗、下馬能算數的實乾之才了。

孔聞詩掃了一眼梅漣,無奈的笑了笑,大熙提倡務實,梅漣這個溫陵門人,家傳就是文武雙全的,連他那年紀輕輕的妹妹都能開硬弓、騎快馬,而經世學派提倡經世濟民,“算學不精,田土不清,何以濟民?”,這種選拔方式,最適合大熙如今的主流學派。

“看來屬下要好好學學射箭騎馬了!”孔聞詩玩笑了一句,朝廷定下來的事,他也冇法去改變,隻能是接受了:“屬下聽說朝廷還準備對孔廟也進行修改……不知是個什麼章程?”

“原本的孔廟,要擴大規模,我朝以儒為主,但並不獨尊儒術,畢竟朝野之中還有個百家學派呢!”梅漣微笑著答道:“所以孔廟會改成先賢廟,不僅供奉孔聖和他的弟子、儒家的先賢,墨子、老莊,乃至佛家的釋伽牟尼,回教的先知、椰教的天主,都會被供入先賢廟中。”

梅漣頓了頓,繼續說道:“當然了,孔聖依舊占據主體位置,孟聖列於孔聖身側,其餘各派先賢分列排班,以此彰顯我大熙‘以儒為主、百花齊放’的主張。”

孔聞詩苦笑一聲,搖著頭說道:“這般設置,倒是符合溫陵先生的主張,‘雖孔夫子亦庸眾人類也,耕稼陶漁之人即無不可取,則千聖萬賢之善,獨不可取乎?又何必專門學孔子而後為正脈也’,孔孟二聖雖仍然占據主體之位,但從此儒學便無非一家之學、孔孟變成了庸眾之人。”

“這樣不好嗎?孔聖若不拜師於老莊,又怎會誕生儒家之學?孟聖若冇有稷下學宮的爭辯,又怎會有儒學之大成?”梅漣伸手朝天上一指:“博采眾長、百家爭鳴,方有儒學之大興,獨尊儒家,到底是興儒還是害儒,孔郎中也是飽讀詩書之人,應該也看得清楚。”

孔聞詩默然一陣,歎了口氣,又擠出一絲笑容來:“梅部堂說的倒也冇錯,嗬嗬,將那椰教天主、佛教佛祖、回教先知都請進先賢廟中,連這些宗教神靈都成了‘庸眾之人’,孔聖孟聖本也是凡塵之人,又何必居於神位之上呢?”

“你明白這點就好!”梅漣淡淡的笑著:“將孔廟改為先賢廟,不是我的意思,乃是執政的主張,不過正合我溫陵學說的觀點而已,執政說的很清楚,我朝尊儒,尊的是其中仁義愛民的道理,而不是尊一兩個人,各家學派隻要符合這個道理的,自然都要尊重學習。”

“因此這先賢廟,不單單要奉孔孟老莊這些著書立言之人,同樣也要奉為國為民之人,農戶軍將、商賈工匠,乃至外藩夷民,隻要是為國為民有大功者,皆可入先賢廟中永享香火,這孔廟從此不再是一家一族私產,而是天下萬民、華夏千古的紀念之地!”

“也許……這樣才最符合孔孟二聖的想法吧!”孔聞詩點點頭,轉移話題道:“對了,梅部堂千裡迢迢趕來曲阜,不是為了看看屬下在這曲阜怎麼辦公做事的吧?”

“聊的儘興,差點把正事忘了!”梅漣哈哈一笑:“瀋陽已為我大熙光複,朝廷即將執行二號預案全麵進攻,你這善寫文章的大儒,這兩天得搗鼓一篇檄文出來!”

-